•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茶具茶器

容斋茶话 中国古代茶器欣赏 宋辽金元茶器

作者:茶与健康网   来源:养生小知识   阅读:503  
内容摘要:中国古代茶器宋代以后,点茶兴起,相应的在茶器方面,形制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变,如以煎煮为主的茶釜慢慢地被点茶的执壶所替代。同时,宋辽金元时期,瓷器的烧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,出现了五大名窑,以名分布于南北方的各个窑口。各窑口的瓷器品种不同,但茶器都是共同的重要品类。容斋发现美好收藏精彩01青釉印花盏宋吴远明捐赠高5.5厘米...
中国古代茶器
宋代以后,点茶兴起,相应的在茶器方面,形制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变,如以煎煮为主的茶釜慢慢地被点茶的执壶所替代。同时,宋辽金元时期,瓷器的烧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,出现了五大名窑,以名分布于南北方的各个窑口。
各窑口的瓷器品种不同,但茶器都是共同的重要品类。
容斋 发现美好 收藏精彩
01 青釉印花盏  宋
吴远明捐赠
高5.5厘米 口径11.6厘米 底径3.6厘米
束口,斜腹,矮圈足。灰白胎,施青黄色薄釉。盏内有模印花卉纹,盏外底有块状垫烧痕迹。
从烧造方式看,应是越窑系的青瓷产品。
02 七里窑 酱釉柳斗罐 宋
高8.8厘米 口径8.7厘米 底径4.4厘米
唇口,束颈,垂腹,圜底。颈部以九个乳钉作为装饰。罐内施满酱釉,外部施釉从口沿到颈部,颈部以下不施釉。罐腹部以篦划柳斗纹作为装饰,这种类型的罐又称为柳斗罐。
七里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郊七里镇,因此又称为赣州窑。
赣州窑最有代表性的瓷器是柳斗罐,大量出土表明,柳斗罐除销往江西周边地区外,还大量销往日本、朝鲜半岛。
宋代茶汤尚白,因此流行黑釉茶盏。
除福建建窑生产兔毫、油滴、曜变、鹧鸪斑纹茶盏外,江西的吉州窑、四川的广元窑、河北的磁州窑、山东的淄博窑等也生产各种类型的黑釉盏。
在建窑的影响下,吉州窑也生产各种黑釉盏。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,始烧于五代,兴盛于宋,尤其在南宋时期,形成了规格极大的民间窑场。
吉州窑的黑釉产品以木叶纹、剪纸贴花和玳瑁最为著名,此外,洒釉也是其中品种之一。
03 吉州窑 洒釉碗 宋
高4.6厘米 口径11.3厘米 底径4.5厘米
敛口,弧腹,矮圈足。施黑釉,内洒白花作为装饰。
宋代茶汤尚白,因此流行黑釉茶盏。在建窑影响下,吉州窑也生产各种黑釉盏。
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,始烧于五代,而兴盛于宋,尤其在南宋时期,形成了规模极大的民间窑场。
吉州窑的黑釉产品以木叶纹、剪纸贴花和玳瑁最为著名,洒釉也是其品种之一。
04 宋 吉州窑玳瑁釉盏
高6.2厘米 口径15.6厘米 底径4.7厘米
盏通体施黑釉,釉面滋润,其上再洒以玳瑁状斑块,色彩绚丽。
玳瑁釉是吉州窑的特色产品。瓷器坯体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,生坯挂釉,入窑烧后再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,再重烧一次。由于釉层的流动、密集、填缝,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点,故称玳瑁釉。
05 白覆轮黑釉盏 宋
高5.8厘米 口径12.1厘米 底径4.2 厘米
口微侈,腹较深,平底稍内凹。土黄色胎,盏内施黑釉,盏外施釉及1/3处。口沿涂白釉,流釉与黑釉形成鲜明对比,俗称“白覆轮”。
在黑釉盏流行的宋代,黑釉器本身也在不断创新,出现了白覆轮、黑覆轮等品种。
06 铜盏托 宋
高6.5厘米 口径8.4厘米 底径7.4厘米
宋元的盏托有两种形制,其一承盘内凹,其二承盘上凸,通常后者为多。
该铜盏托承盘高出平面许多,适合放置腹部较深的茶盏。
同类型的盏托还有瓷、漆等材质。
07 耀州窑青釉盏 宋
高4.7厘米 口径10.9厘米 底径3.2厘米
小唇口,斜腹,小圈足。灰胎,内外施青釉,釉色青中泛黄。
耀州窑是北方的重要窑场,窑址位于现在的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,宋时称黄堡窑。耀州窑烧瓷历史悠久,唐代开始烧造白釉、黑釉瓷器,宋代青瓷生产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达到历史最高峰。
08 龙泉窑青釉瓜形壶 宋
高8.0厘米 口径5.9厘米 底径6.0厘米
壶如瓜形,小短流,小环把。灰白胎,釉色肥腴丰润,有开片现象。
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,是南方重要的窑场,主烧青釉瓷器。
北宋时期龙泉窑受越窑影响,到南宋时期基本确定自己的风格,创烧出薄胎厚釉、如脂似玉的精品瓷器。
09 龙泉窑青釉刻花执壶 宋
高24.3厘米 口径12.0厘米 底径8.5厘米
大侈口,细长颈,弧肩,长圆形腹至胫部渐收,矮圈足。壶口与壶肩之间有扁条形执柄,与之相对应的一侧长流,流口稍低于壶口部。双线把壶身分为六大区块,并暗刻云气纹。
执壶,宋代人通常称之为汤瓶,审安老人给它取了一个更加优雅的名称:汤提点。汤提点是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,中唐时期以煎茶为主,投茶末入汤釜中煎煮,无汤瓶之说。
至晚唐、五代时期,点茶开始出现,汤瓶也就应运而生了,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中说:“近世瀹茶,鲜以鼎镬,用瓶煮水。”
宋代的执壶造型一改唐代的敦朴丰满形象,显得挺拔秀气。
10 瓷茶碾 宋
长22.0厘米
由碾槽与碾轮组合而成。碾槽呈船形,下有基座,中间峻深,以承碾轮。
碾轮如圆饼状,中孔有一圆形柄穿插。此瓷碾系明器。
11 建窑黑釉兔毫盏 宋
高6.9厘米 口径12.5厘米 底径4.4厘米
敞口,深弧腹,小圈足。黑胎较厚,内外施黑釉,在高温作用下,茶盏内外釉面铁结晶而析出丝丝兔毫般的效果。
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,以生产黑釉盏而闻名。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,又分为“金兔毫”、“银兔毫”和“黄兔毫”。此为“银兔毫”。
建窑黑釉盏一般胎体较厚,从造型上看,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,无论哪种造型,其盏壁都很深,设计的目的为了点茶的需要:盏底深利于发茶;盏底宽则便于茶筅搅拌击拂;胎厚则茶不易冷却。
12 遇林亭窑“寿山福海”黑釉盏 宋
高5.2厘米 口径10.8厘米  底径3.4厘米
该黑釉盏,隐约可见“寿山福海”四字呈十字对称排列在内壁上。这是典型的遇林亭窑黑釉盏,窑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景区北侧,受建窑影响也烧造黑釉盏,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,即在烧成的黑釉器上用金彩描绘文字、花纹等,再用低温烘烧而成,具有特殊的装饰风格。
13 青白釉狮钮瓜棱壶  宋
高32.2厘米 口径2.1厘米 底径8.6厘米
小口,直颈,瓜棱腹,矮圈足。扁条状柄及长弯流。肩部贴塑变形莲瓣作为装饰。盖钮装饰小蹲狮一只,憨态可掬,盖沿下贴饰莲瓣,与肩部莲瓣呼应。器身施青白釉。釉色有些磨损,并出现细微的开片。
14 茶研 宋
陈刚捐赠
高6.7厘米 口径15.7厘米  底径7.5厘米
呈钵形,一侧带流口。内外均涩胎无釉,器内以篦划纹划出十组纵横的网格,粗糙的表面以强化研磨的效果。
15 青白釉刻花带托盏 宋
盏:高5.7厘米 口径6.2厘米  底径3.1厘米
托:高5.0厘米 口径13.5厘米  底径6.3厘米
由托和盏两部分组合而成。
盏,直口,深腹,外撇足。
托,五瓣花口,折沿,喇叭形圈足,如盆形,中间起一圆柱形凸圈,上以承盏。白胎,盏及托均施青白釉,釉色透明,盏外壁及托折沿、凸圈均刻花纹。
16 青白釉刻花葵口盏 宋
高4.0厘米 口径11.8厘米 底径3.5厘米
葵口,斜腹,小圈足。白胎,施青白釉,釉色较薄。
受定窑影响,景德镇青白釉的部分产品也采用覆烧法,因此口沿涩胎无釉。
17 黑釉执壶 宋
高19.5厘米 口径5.1厘米 底径6.4厘米
直口,长颈,瓜棱形腹,矮圈足。扁条形柄,长弯流。全身施黑釉,釉色乌黑发亮,口沿及流口因流釉而隐约露出胎骨,与黑釉形成色差对比而愈显灵动。
18 铜茶匙 宋
陈刚捐赠
长10.1厘米。匙面呈如意铲形,细长柄,柄三分之一处有三道弦纹作为装饰。以铜为材质,质朴典雅。
宋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,从唐代的煮茶或煎茶变成了点茶。不再采用大口茶釜煮茶,取而代之的小口长流的汤瓶煎水。茶饼碾成茶末后入罗筛选,再放入茶盏,然后煮沸的汤瓶热水徐徐注入茶盏,边注边以茶匙击拂,而在盏面形成变幻无穷的效果,妙趣横生,并从点茶化为斗茶和分茶。
由于饮茶方式发生变化,茶匙在原来的量取作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击拂茶汤的作用。宋蔡襄《茶录》云:“茶匙重要,击拂有力,黄金为上,人间以银、铁为之。”
梅尧臣有一首《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》,最后两句写道“石瓶煎汤银梗打,粟粒铺面人惊嗟。诗肠久饥不禁力,一啜入腹鸣咿哇”,其中的银梗就是指银茶匙。
宋代茶匙面呈花瓣形,并镂雕梅花点。细长柄,以铜为材质,质朴雅,体现了宋代内敛的审美情趣。
19 磁州窑系铁锈斑黑釉盏 金
高7.6厘米 口径18.1厘米 底径5.7厘米
敛口,斜腹,矮圈足。盏内外施黑釉,并杂以大块的铁锈斑纹,外壁施釉不到底。从风格看,系河南窑口的磁州窑系产品。
宋代黑釉盏流行。除福建建窑生产兔毫、油滴、曜变、鹧鸪斑纹茶盏外,江西的吉州窑、四川的广元窑、河北的磁州窑、山东的淄博窑等也生产各种类型的黑釉盏。
20 磁州窑红绿彩小盏 金
高3.8厘米 口径9.5厘米  底径2.8厘米
直口,弧腹,矮圈足。
盏内以红彩三圈作为装饰,内底以黄、绿彩描绘花纹,釉彩有些剥落。
红绿彩是在白瓷釉上用红、绿等色彩绘,再经低温烧制而成。宋代磁州窑红绿彩瓷开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之先河,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
21 霍州窑印花盏 金
高4.0厘米 口径10.8厘米 底径2.9厘米
敞口,弧腹,矮圈足。盏内模印卷草纹,内底有涩圈,便于叠烧。
霍州窑是宋元时期山西地区的一处重要窑口,又名陈村窑、霍窑、西窑、彭窑等。
明人曹昭《格古要论》记载:“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……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,制折腰样者甚整齐,故名曰彭窑。土脉细白者,与定器相似,唯欠滋润,极脆,不甚值钱,卖古董者称为新定器,好事者以重价购之”。
霍州窑瓷器产品主要有白釉、黑釉等,以白釉最具特色。其装饰手法有印花、刻花、划花、酱褐彩画花等。器型以碗、盘、罐、高足杯为主。
22 定窑白釉盏 金
高4.6厘米 口径11.4厘米 底径 4.6厘米
侈口,斜腹,小圈足。白胎,盏内外施白釉,釉色莹润。
定窑是我国宋金元时期北方的重要窑口,以烧制白釉刻花、印花器而闻名。
23 黄釉小盏 辽
高3.9厘米 口径8.3厘米 底径3.0厘米
侈口,弧腹,矮圈足。土黄色胎,施姜黄釉,盏外施釉不到底,圈足无釉。盏内底有三个支钉烧痕。
辽是契丹民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,契丹善于吸收中原先进文化。受宋代饮茶文化的影响,辽地饮茶风俗日盛。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有大量饮茶的场景,可以作为佐证。
同时,大量陶瓷窑工进入辽地,促进了辽瓷的发展和兴盛。辽瓷除了白釉及黑釉瓷以外,还有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瓷,以及绿釉、黄釉等瓷器。
24 磁州窑黑釉铁锈斑碗 元
高9.0厘米 口径18.0厘米 底径6.3厘米
束口,深腹,矮圈足。土黄色胎,内外施黑釉,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窑变效果,碗内有条斑状的褐釉产生,俗称“铁锈斑”。
宋代,在建窑黑釉盏的影响及辐射下,南北各窑口均有黑釉盏生产。磁州窑也不例外,“铁锈斑”就是其中的一个品种。
25 钧窑大碗  元
高8.3厘米 口径18.0厘米 底径5.6厘米
敞口,弧腹,小圈足,底带乳钉。黄褐色胎,碗内外施蓝釉,蓝釉带窑变,蓝中带红。口沿因流釉而隐显褐胎。元代的茶具比较粗犷大气。
26 枢府釉印花折腰碗 元
高5.0厘米 口径12.0厘米 底径4.3厘米
侈口,斜腹,折腰,小圈足。白胎细腻,碗内外施卵白釉,釉层较厚,有乳浊感。内有印花装饰,并印有“枢府”两字。
圈足内无釉,因修足而留下鸡心点,这也是元代枢府釉瓷鉴别的特征之一。
卵白釉是元代瓷的创新品种,在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,比青白釉的釉层更厚,呈失透状,又叫鹅蛋青。相传此类器具为元代枢密院定烧器,故称枢府釉。
品质容斋 品位容斋
---
---
本文来自大风号,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。

标签:中国  欣赏  古代  


茶与健康网提供中华茶文化,茶养生、茶之道、茶食谱、饮茶养生、名茶介绍茶疗养生、茶具小知识等,欢迎光临茶与健康网

Copyright © 2017-2020 www.kooocha.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. 茶与健康网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OTCMS V3.67